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是中国最早的期货交易所,于1999年11月26日在上海正式成立。它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孕育而生,是中国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标志性事件。
上期所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期的筹备和调研。早在1985年,中国证券业就提出过发展期货交易市场的设想。1990年,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发展期货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了期货研究室,并开始筹备期货交易市场。1992年,中国首家期货经纪公司——上海华东商品经纪有限公司成立。
1999年12月10日,上期所正式开业,首批上市的期货品种有铜期货、铝期货和锌期货。开业初期,上期所的交易规模较小,各方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也有所局限。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上期所不断探索和完善交易制度,推出新品种,扩展交易范围。
2002年,上期所推出黄金期货,成为中国境内首个黄金期货交易平台。2004年,上期所推出郑棉期货,成为中国境内首个棉花期货交易平台。此后,上期所又陆续推出了天然橡胶期货、PTA期货、豆粕期货等多个品种,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品期货市场。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期货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上期所也随之迈入了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2012年,上期所启动国际化进程,先后推出人民币计价的境外交易平台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期货品种。2018年,上期所正式推出原油期货,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
近年来,上期所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创新,推出了移动交易系统、大数据监控系统等应用场景,不断完善交易基础设施。上期所还积极参与国际期货市场合作,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等全球知名期货交易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今天,上期所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也是全球领先的商品期货交易所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上期所在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助力中国成为全球商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定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