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市场是指以股票指数作为基础资产的期货交易市场。它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风险管理的需求。那么股指期货市场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渐发展,股票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当时的股票市场还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工具,这就为股指期货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1988年,中国***首次提出了股指期货的概念,并开始研究相关政策和制度。1990年,中国***正式发布了《股指期货试点实施办法》,标志着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正式启动。
当时的股指期货市场仅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只有上证50指数和上证180指数两种品种。而且,交易规模也非常有限,每个合约只能交易10万股。
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对于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也逐渐发展壮大。1992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也开始推出股指期货合约。此后,各地证券交易所相继推出了不同的股指期货品种,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2007年,中国***发布了《股指期货试点期满评估报告》,认为股指期货市场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中国***决定将股指期货市场纳入正式监管范围,并对其进行全面的规范和监管。
至今,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期货交易市场,成为了风险管理和套期保值的重要工具。同时,股指期货交易也成为了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进行多元化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总的来说,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壮大的过程。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也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