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期货大事记(玉米期货大盘)

原油期货 2024-07-26 20:27:24

玉米期货大事记(玉米期货大盘)_https://www.zztgc.com_原油期货_第1张

起源

玉米期货最早可以追溯到1848年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当时是为了满足农民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对冲需求而设立的。

发展历程

1960年,CBOT推出标准玉米期货合约,并逐渐成为全球玉米期货的基准合约。

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粮食价格飙升,玉米期货市场也随之活跃。

1980年代,玉米期货市场开始受到金融机构的关注,成为重要的投资工具。

1990年代,期货交易电子化,玉米期货交易变得更加快捷高效。

重要事件

1972年:美国农业法规定,农民可以将玉米储存并以政府补贴的价格出售,这为玉米期货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1983年:美国农业法取消了玉米储备计划,促使农民更多地使用期货来管理风险。

1996年:CBOT推出电子交易平台,使玉米期货交易更加透明和高效。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玉米期货价格暴跌,但随后快速反弹。

2012年:美国中西部地区遭遇严重干旱,导致玉米供应紧张,期货价格飙升。

2019年:中美贸易战对玉米期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价格波动加剧。

2020年:COVID-19疫情导致需求下降,玉米期货价格下跌。

主要影响因素

供需关系:玉米期货价格主要受全球供需关系影响,包括产量、消费和库存。

天气状况: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或洪水,会影响玉米产量,从而影响期货价格。

政府政策:农业补贴、关税和出口配额等政府政策会影响玉米期货市场。

经济因素:经济增长、利率和汇率变动也会影响玉米期货价格。

市场参与者

玉米期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

  • 农民和粮商:他们使用期货来对冲价格风险和锁定利润。
  • 金融机构:他们将期货作为投资工具,进行套利和投机交易。
  • 加工企业:他们使用期货来确保原料供应和管理成本。

交易机制

玉米期货交易是在期货交易所进行的。交易者可以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代表在未来某个时间以特定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玉米。

风险管理

期货交易具有较高的杠杆作用,因此也存在较大的风险。投资者在参与玉米期货交易时,应做好风险管理措施,包括:

  • 了解市场:深入了解玉米期货市场及其影响因素。
  • 资金管理:合理安排交易资金,避免过度杠杆。
  • 止损策略:设置止损点,以限制潜在损失。
  • 对冲策略:使用期货合约进行对冲交易,以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